欢迎访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方网站!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5-10
  

  • 全选
    |
    神经系统及癌症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郭凯丽,刘亦晨,李昕,王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药物和手术手段仍难以根治,加之人体血脑屏障的存在,大部分治疗性药物难以进入脑内病灶部位,严重影响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研究发现,超声不仅在无创神经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能联合微泡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靶向介导药物或基因局部递送,提高脑部治疗性药物的利用率。基于此,本文在介绍PD发病机制及其传统治疗手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超声介导PD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超声开放血脑屏障在PD治疗中的应用潜能、超声直接用于PD治疗的情况以及超声介导的药物递送/基因递送/载体递送体系在PD治疗中的应用等,并提出未来超声在PD治疗中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PD临床高效治疗新途径提供思路。
  • 王斐,张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1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生存率低,其肿瘤微环境中高度的间质纤维化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严重影响胰腺肿瘤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逆转胰腺癌纤维化肿瘤微环境已经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思路。基于此,本文分别从靶向间质细胞(胰腺星状细胞和相关成纤维细胞)、靶向间质成分(胶原和透明质酸)和靶向纤维化机制(上皮-间充质转化、hedgehog信号途径和伤口愈合)三个方面综述了胰腺癌在抑制纤维化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当前纤维化研究中细胞与动物纤维化模型的构建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治疗提供参考。
  • 邓鑫,金宇晨,邢琨,禹洁,邓斯颖,张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21-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神经元胞体及轴突相对损伤较轻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正常生理条件下,髓鞘脱失后机体会自发地进行髓鞘再生,但在病理条件下,该过程会因多种因素被抑制,导致髓鞘再生不完全或失败,使脱髓鞘发展,病情持续加重。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过程涉及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 OPC)、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OL)、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T)等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Wnt/β-catenin、Notch、RTK受体等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本文在介绍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过程与脱髓鞘疾病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上述髓鞘再生的细胞基础和分子机制,并总结了脱髓鞘疾病在潜在治疗药物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机制以及脱髓鞘疾病的治疗现状和治疗药物提供更加清晰的认识。
  • 奶制品营养与品质分析专题
  • 乔春雷,马梦瑶,李璐,安叶娟,张华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36-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模糊数学评判法和正交实验法优化淫羊藿酸奶粉的配方,探讨其生产工艺要点,并对配制酸奶粉的感官品质和功能因子进行分析。淫羊藿酸奶粉的感官优化配方为:淫羊藿稀释液体积分数20%、白砂糖质量分数20%、柠檬酸质量分数0.35%,淫羊藿稀释液的添加量对酸奶粉感官品质影响最大,白砂糖添加量次之,柠檬酸添加量的影响最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淫羊藿酸奶粉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1.48 mg/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酸奶粉中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和朝藿定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4.5、79.1、81.7、116.0 μg/g。淫羊藿酸奶粉中可以检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益生菌总菌数为6.2×106 CFU/g。综上,优化的淫羊藿酸奶粉感官品质优良,含有相当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益生菌,具备相关营养保健功效的物质基础。
  • 冯翠娇,张富新,董玉珊,王银,王毕妮,邵玉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43-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不同活性(1、2、3 U/g蛋白)的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TG)加入到羊乳中,40 ℃ 条件下放置2 h,制备凝固型酸羊乳,研究其在贮存1、7、14、21 d时的酸度、质构特性、持水性、乳酸菌数、风味物质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TG处理对凝固型酸羊乳贮存期的酸度和弹性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提高酸羊乳的硬度、黏度和持水性;TG处理可抑制酸羊乳中乙醛和丁二酮的形成,但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微观分析结果表明,TG处理有利于酸羊乳形成更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提高凝固型酸羊乳的感官特性。研究结果证实了TG处理可以提高凝固型酸羊乳贮存期的品质。
  • 刘永峰,鱼喆喆,申倩,张昊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51-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原料牛奶按低温冷冻(-20~-16 ℃)-常温解冻(20~25 ℃,CFHT)、低温冷冻-冷藏解冻(2~4 ℃,CFRT)、超低温冷冻(-80~-76 ℃)-常温解冻(UFHT)和超低温冷冻-冷藏解冻(UFRT)4种不同方式处理,分析牛奶冻藏1、3、5、7、14、21、28 d后的酸度、色泽和营养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牛奶冻融后酸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均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以内;UFRT组酸度最接近新鲜牛奶,其次为UFHT组。冻融过程中,牛奶的亮度值呈现下降趋势,除冷冻第1天的UFRT组样品外,其他冻融样品的L*值比新鲜牛奶显著下降1.08%~3.73%(P<0.05),其中UFRT处理对牛奶色泽的影响最小。冻融牛奶样品的乳脂较新鲜奶显著下降1.47%~4.66%(P<0.05),乳蛋白的损失率为1.40%~4.09%。综上,UFRT是原料牛奶的最好冻藏方式,但CFHT对牛奶酸度、色泽与营养成分的影响也较小,在综合考虑成本等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CFHT的冻藏方式。研究结果为过剩牛奶的冷冻贮藏及后续生产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专题
  • 李维,余君萍,徐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60-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基于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构建的种子生产技术(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SPT)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中发展迅速,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本文综述了当前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已发现的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大豆不育性状的细胞学发生机制、相关基因的定位及其分子作用机理等内容,总结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潜能,为进一步开展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及开发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新技术提供了参考。
  • 徐佳慧,赵晓亭,毛凯涛,王国栋,谭伟明,舒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71-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全球工业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固着生长特性的植物面临着多种非生物逆境的威胁,而种子在各类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顺利萌发,对植物的繁殖与地理分布、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等极其重要。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生物逆境协迫下种子萌发的调控机制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重点综述了在盐胁迫、极端温度(高温和低温)胁迫、干旱胁迫、荫蔽胁迫、渗透胁迫和淹涝胁迫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下,植物通过介导激素、活性氧及能量代谢通路调控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并讨论了三大通路之间的互作,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期总结种子萌发过程中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主要调节模块/基因功能,为农业生产及环境改造中的育种设计提供参考。
  • 李静欢,马维波,张明星,李晓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84-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苦荞是一种富含黄酮类物质的小杂粮作物,抗环境胁迫能力强。研究从苦荞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并克隆出1个全长774 bp、编码257个氨基酸的NAC转录因子FtNAC1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tNAC11属于NAC转录因子的TERN亚族,其N端具有约150个氨基酸组成的高度保守结构域,C端具有高度特异性,是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转录激活实验表明,FtNAC11不具有明显的转录激活活性。启动子元件预测分析表明,FtNAC11启动子包含多种与响应ABA(abscisic acid)、MeJA(methyl jasmonate)等胁迫和光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FtNAC11在苦荞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在根和种子的未灌浆时期(S1)和灌浆时期(S2)表达量最高;在经ABA、MeJA、NaCl和SA(salicylic acid)外源胁迫处理后,FtNAC11表达水平整体下调。拟南芥中过表达FtNAC11会显著抑制种子在高盐、干旱和ABA等胁迫处理下的萌发速率和萌发率,推测FtNAC11对外源非生物胁迫具有负响应调控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FtNAC11基因在苦荞逆境胁迫中的应答机制和调控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 陈尘,韩立敏,杨晓潼,王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95-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能够催化抗坏血酸还原,对维持细胞内抗坏血酸的动态平衡和植物抗逆性至关重要。从丹参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4个MDHAR家族基因(SmMDHAR),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在线工具分析了4个基因的结构特征、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和空间结构等,采用qRT-PCR方法测定了SmMDHAR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以及受到胁迫时的表达模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4个SmMDHAR基因分别编码384~558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均含有保守的Pyr_redox-2结构域,除SmMDHAR4定位在胞质外,其余3个编码蛋白均定位在叶绿体。上游启动子元件分析发现,4个SmMDHAR基因除含有核心启动元件外,还含有应答植物激素和环境因子的元件。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SmMDHAR3在根中表达最高,不同SmMDHAR成员的激素应答模式不同,在激素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SmMDHAR基因功能提供了依据,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丹参性状、选育丹参抗逆新品种提供了资源。
  • 聂嘉琳,赵希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105-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6种柚果实黄皮层、白皮层和果肉3个部位的酚酸、类黄酮和香豆素类物质进行靶向筛查和定量分析,测定出样品中8种酚酸、20种类黄酮和11种香豆素的含量,鉴定出文旦柚、通贤柚、虎蜜柚和强德勒红心柚果实中之前未被报道的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并对数据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6种柚果实的3个测定部位中均能检出8种酚酸和20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中包括川陈皮素、橘皮素、甜橙黄酮和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4种多甲氧基黄酮。黄皮层和白皮层的酚酸含量以p-香豆酸、阿魏酸为主,果肉则以芥子酸和阿魏酸为主,且黄皮层所测酚酸总量高于白皮层和果肉。3个部位的类黄酮含量均以柚皮苷最高,且白皮层中的类黄酮含量远高于黄皮层和果肉。6种柚果实的黄皮层均能检测出11种香豆素,白皮层中能检测出8种,二者均以异欧前胡素和异橙皮内酯为主;果肉中只检出7种香豆素,以香柑醇和6′,7′-环氧香柠檬亭为主。就柚品种而言,酚酸总含量最高的为通贤柚;香豆素总含量最高的为文旦柚;而类黄酮总含量最高的为琯溪蜜柚,文旦柚次之。本研究证实了柚果实中富含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及白皮层、黄皮层和果肉中活性成分之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对柚果实的加工利用及柚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陈利军,刘帅,王世强,吕鼎豪,肖娅萍,王喆之,牛俊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 117-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市场上白及与黄花白及种质资源混乱、优质品种不足、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本研究在收集、整理、鉴定和评价陕西省内白及与黄花白及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无性系分株繁殖的方法扩大优良株系,并通过优良株系初选和比较、品系比较及区域实验,最终以丰产性(平均假鳞茎鲜重/667 m2)、品质(多糖得率)与抗性(抗病、抗虫、抗逆性)作为筛选指标,成功选育出白及新品种“秦白1号”和黄花白及新品种“秦黄1号”。 两个新品种均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及标志性成分含量高的特性,适合在陕西省秦岭以南区域推广,是目前陕西省唯一的白及和黄花白及新品种。“秦白1号”的品种特性为:三年生植株高60~75 cm、叶长40~55 cm、叶宽8~10 cm,分枝数25~32个,假鳞茎鲜重平均产量为2 243.45 kg/667 m2。“秦黄1号”的品种特性为:三年生植株高100~105 cm、叶长60~70 cm、叶宽4~6 cm,分枝数20~25个,假鳞茎鲜重平均产量为2 432.40 kg/667 m2。两个新品种的选育对白及与黄花白及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及白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