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方网站!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3-10
  

  • 全选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 周欣,赵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粗糙集的理论方法, 对格的粗糙集和S-模糊粗糙集的一些性质进行研究。 证明了上近似算子在分配格的理想(滤子)之集上的不动点之集关于包含序构成一个凝聚的Frame, 给出了下近似算子在有限格的理想(滤子)之集上不动点的刻画。 最后, 研究了格的S-模糊粗糙子格(理想、滤子)的一些性质。
  • 李师,李艳玲,杨文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8-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一类具有食饵选择的两物种间的捕食-食饵模型正平衡态解的存在性。利用上下解方法,给出系统非负平衡解的先验估计。以食饵的增长率r为分歧参数,利用局部分歧定理给出正常数解处分歧解的具体形式,并通过全局分歧理论将局部分支延拓到无穷。
  • 王洪峰,朱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15-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异构网格环境下任务调度面临的安全性问题,考虑网格节点的系统安全控制策略与历史行为表现,构建了网格节点安全评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安全可信的网格依赖任务调度优化模型。为求解该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全局寻优能力较强的特性,同时克服其局部寻优不足的缺点,引入谐振算法,从而设计了一种新的遗传-谐振算法(GASHO)。首先,针对DAG任务图基于启发式思想设计遗传进化算子和量子谐振算子等操作以产生任务调度优先队列,解决离散解非法的问题;然后,采用安全约束下的最早完成时间算子操作实现任务集到网格节点的映射,提高算法收敛效率;最后,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收敛性进行分析证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与同类算法相比,GASHO算法在收敛性、调度长度、安全效益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姚洪兴,王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24-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基于特定需求函数的Bertrand双寡头垄断模型,分析了垄断市场下生产同质产品的企业竞争现象。应用有限理性法和不完全信息法实现了竞争模型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过程。进一步求解了动态模型的价格均衡解,并分析了均衡点的稳定状态。针对模型中出现的复杂现象提出了不同的混沌控制法,实现了垄断市场由混乱到稳定的回归。
  • 物理学
  • 马良财,张建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28-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100\]、\[110\]和\[111\]3个低指数晶向不同尺寸Cu纳米线的弛豫结构和电子特性。由于配位数的减少,纳米线表面原子向内收缩且角部区域内的原子弛豫量较大,即存在着“倒棱”现象。纳米线的结合能随着其线径的增加而增加,\[110\]晶向六边形结构的Cu纳米线最稳定,这与在实验中最容易形成该晶向纳米线的结果一致。纳米线表面原子与其最近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因此相对于体相Cu晶体,纳米线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所有Cu纳米线都具有金属性,且其量子电导随着线径的增加而增大。
  • 徐洁,田华,林书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34-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等效弹性法分析了矩形压电陶瓷振子的二维耦合振动,通过引入等效弹性常数和二维耦合系数得出矩形压电陶瓷振子的共振频率方程和耦合系数方程,探讨了耦合系数、共振频率与压电振子宽长比的依赖关系。利用数值法对压电振子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模拟及仿真,并与解析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最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 刘小荣,贺西平,崔东,贺升平,尼涛,陈仁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38-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声衰减系数,考虑测试材料上下界面的声反射和声透射等影响因素,将传统测试试样改进为阶梯形试样,推导出了严格的声衰减系数表达式。将传统的一次测试回波改进为在阶梯型试样的薄端和厚端各测试一次回波,即可得出测试材料单纯的衰减前后的声压比,由此可得到更为精确的声衰减系数。结果显示:由于将声反射和声透射的衰减排除在外,本方法测量的声衰减系数相对于传统方法减小25%左右。
  • 李晓蒙,王公正,莫润阳,张礼松,胡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42-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空化泡运动的研究方法推导出超声作用下软物质液滴在与之不相混溶液体中半径变化的运动方程,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超声频率、声压幅值、初始半径和界面张力系数对液滴半径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频率越低、声压幅值越大,液滴运动越剧烈;声压幅值小于静压时液滴只在初始半径附近做微小的稳定振动;液滴初始半径越小,液滴运动越剧烈,但初始半径大小不影响液滴最终所能达到的大小;界面张力系数的大小对超声场中液滴半径变化影响不大。
  • 化学与材料科学
  • 杨大林,卞达,赵治安,倪自丰,赵永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48-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碱性体系抛光液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缓蚀剂对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过程和抛光效果的影响。采用能谱仪XPS分析缓蚀剂在镁合金表面形成的膜层成分,并通过腐蚀试验、电化学分析和磨粒粒径测试的手段分析了抛光液中SDBS在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SDBS含量为1.0%时,抛光液中SDBS可有效抑制镁合金在抛光过程中的腐蚀,缓释效果可达91%。SDBS与镁合金通过缩合反应生成保护膜,减小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点蚀的出现,提高表面质量;另外,SDBS对Al2O3抛光磨粒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当SDBS含量为1.0%时,能有效抑制Al2O3磨粒团聚,进而对抛光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减少抛光过程中划痕的产生。
  • 黄飞,屈飞强,魏先文,任晓琼,兰艳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5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离子液体\[HSO3-pmim\]+\[HSO4\]-为催化剂,马来酸酐和甲醇为原料,硫脲为异构化试剂,在微波条件下,通过酯化反应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马来酸酐与甲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富马酸二甲酯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富马酸二甲酯最佳条件为:马来酸酐与甲醇物质的量比为1∶6,催化剂离子液体\[HSO3-pmim\]+\[HSO4\]-用量为2.5 g,微波功率为400 W,微波时间为7 min,富马酸二甲酯的产率可达95.3%。在微波辐射下,催化剂离子液体\[HSO3-pmim\]+\[HSO4\]-重复使用7次后活性没有明显降低,富马酸二甲酯产率仍高于90%,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 生命科学
  • 郭华,范玮熠,王孝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59-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9种典型森林群落中的建群种为研究对象,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O-ring函数,在0~60 m空间范围内,对目标物种的空间格局特征和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和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中的建群种在小尺度聚集分布,中等尺度均匀分布,大尺度倾向于随机分布。天然油松林、人工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中的建群种在小尺度和大尺度下分别表现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模式。辽东栎+油松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各自的两个主要建群种之间无关联;白桦+油松混交林中,白桦与油松的关联性以大约20 m距离为周期,在正关联和无关联之间呈现规律性转变。以上结果表明,本地区典型森林群落较为稳定,仅白桦+油松混交林处于演替的活跃期,未来可能朝着单优种群落方向发展。
  • 史沉鱼,佘小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64-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对蚕豆气孔运动的效应及其与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的关系。结果表明, BR能显著诱导气孔关闭,其最适处理浓度和时间分别为5 μmol/L 和 3 h。H2O2清除剂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酶、NO清除剂 c-PTIO和血红蛋白、过氧化氢产生酶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和NO产生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均显著抑制BR诱导的气孔关闭,显示NADPH氧化酶催化产生的H2O2和NOS催化产生的NO参与BR诱导气孔关闭。BR有显著抑制ABA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
  • 曾慧花,张红利,郑哲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68-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记述了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贺兰短鼻蝗Filchnerella helanshanensis Zheng,1992和贺兰山雏蝗Chorthippus helanshanensis Zheng,1999的雌性.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 施雁飞,游新才,张逸,吕天航,张今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70-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陕西地方茶树紫阳群体种中的代表性种质‘紫阳槠叶种’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形成和分化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紫阳槠叶种’花芽分化始于5月中旬,至6月下旬结束,10月中旬达到盛花期;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花芽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形成期、花瓣原基形成期、雄蕊原基形成期和雌蕊原基形成期等五个时期。
  • 陈琳,郝长春,梁涛,南征,孙润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74-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碱提杏鲍菇粗多糖进行了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修饰,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化学修饰前后的碱提杏鲍菇粗多糖(PEAP)结构进行检测,并采用MTT法研究未修饰多糖与修饰后多糖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化学修饰后的PEAP分别具有硫酸基团、磷酸基团、乙酰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化学修饰后的PEAP均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有一定提高,其中乙酰化杏鲍菇粗多糖(Ac-PEAP)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最强。
  • 资源与环境科学
  • 苏玉波,张福平,冯起,魏永芬,李广文,马倩倩,宋智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79-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祁连山八宝河流域为例,实地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估算了流域内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的生物量,并结合实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GS)和同期的多光谱遥感影像(NDVILD),建立了流域内高寒草地生物量的估算模型,并对流域内草地生物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草地地上平均生物量为216.78 g/m2,地下平均生物量为2 985.07 g/m2。基于遥感估算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最优模型为指数函数(n=40,R2=0.731,P<0.01),经与实地数据检验,精确度达到72%,模型适合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估算。基于遥感估算八宝河流域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最高为459.54 g/m2,最低生物量为45.12 g/m2,地上总生物量为0.198×109 kg。
  • 岳大鹏,李奎,刘鹏,颜艳,李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85-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修订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调查还原法和淹没分析等方法,对天然淤地坝多年平均拦截泥沙量和天然淤地坝所在黄土洼小流域侵蚀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坝淤地及上游丘陵沟壑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 116.14 t/(km2·a);RUSLE模拟的淤地坝及上游丘陵沟壑侵蚀区土壤侵蚀模数为7 714.73 t/(km2·a),通过与实测值对比,模拟精度为95%。模拟的黄土洼小流域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区域占流域面积的53.18%,研究区土壤侵蚀严重;黄土洼天然坝地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度大于15°的粱峁耕种区、沟间地和坝地边缘。黄土洼小流域进行人工水土保持措施后侵蚀模数降低26.15%;天然淤地坝将周围控制区域的泥沙全部拦截,对黄土洼小流域泥沙拦截贡献率高达77%,水土保持效益明显。黄土洼天然淤地坝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还可淤积泥沙体积约为2.303×106 m3。
  • 方蕾,刘科伟,许玲,李建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92-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次人口普查年份为时间尺度,利用流动人口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通过ArcGIS的全局、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近30年来陕西省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流动人口规模扩大,占常住人口比重增长趋势明显;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处于不均衡态势,相对重心逐步向北移动;流动人口分布逐步自相关,空间聚集增强,形成了陕北高-高密度、关中高-低密度和陕南低-低密度三个聚集带;矿产资源开发、三次产业发展和流入地生活条件优越是陕西省流动人口时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
  • 赵武奇,乔瑶瑶,王晓琴,张清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99-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产地的石榴汁样品为对象, 对其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小波变化处理提取光谱特征, 采用遗传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三个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支持向量机的石榴汁中花色苷含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对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为0.019 766,决定系数为0.999 2,模型预测性能良好。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石榴汁中花色苷含量的定量检测。
  • 徐晓燕,惠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2): 103-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分别采用1.0 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和2 000 μL/L的二苯胺(DPA)溶液处理,对冷藏期间果皮抗氧化能力及梨黑皮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 μL/L 1-MCP和2 000 μL/L DPA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冷藏过程中梨果皮SOD、POD的活性,增强果实的抗氧化性,并抑制果实总酚、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极显著地抑制果实贮藏后期和货架期黑皮病的发生,其中以1.0 μL/L 1-MCP效果最好。提高果皮的抗氧化能力是防止梨黑皮病发生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