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方网站!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3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5-10
  

  • 全选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 李万社,郝伟,蒙少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a尺度正交双向小波的Mallat算法.引入了正交双向加细函数及a尺度正交双向小波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利用a尺度正交双向多分辨分析, 得到了正交双向小波的分解与重构的Mallat算法, 并给出其矩阵表示,推导了信号分解后完全重构的充要条件. 该算法对于能量有限的离散信号的分解与重构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马翠,李艳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带有非齐次Dirichlet边界条件的一般的Gause型捕食-食饵模型.分析了正常数解的局部及全局渐近稳定性;在给出平衡解先验估计的基础上,研究了非常数非负平衡解的不存在性条件,证明了当两物种u、v的扩散系数d1和d2都比较大时,平衡态系统不产生空间非均匀的解形态;以捕食者的扩散系数d2为分歧参数,利用度理论和分歧理论,得到此平衡态系统正解的存在性.
  • 郭建胜,李永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1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伪的弱效应代数的基础上给出伪的弱差分偏序集的概念,证明了伪的弱效应代数和伪的弱差分偏序集是等价的。通过引入伪的弱效应代数中的同余等概念证明了在特殊的同余条件下的商代数是伪的弱效应代数,证明了满足RDP性质的伪BL-效应代数在特殊的同余关系下的商代数也是一个伪BL-效应代数并且具有子直积表示。
  • 赵虎,钟晓静,李生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16-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X是集合,L是Hutton代数,FT(X,L)、FN(X,L)、FI(X,L)和FC(X,L)分别表示X上的L-fuzzy拓扑的全体、L-fuzzy邻域算子的全体、L-fuzzy内部算子的全体以及L-fuzzy闭包算子的全体.给出从FI(X,L)到 FN(X,L)和FC(X,L)的一一对应φ32和φ34以及从FN(X,L)到FC(X,L)的一一对应φ24,并且证明了可以在FT(X,L)、FN(X,L)、FI(X,L)以及 FC(X,L)上定义适当的序关系,使得上述每个映射都是完备格同构.
  • 陈东立,韩婵,马春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2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个体集和超滤子与超幂非标准模型的构造.证明了当转换原理成立时,要求构造超结构的基本集是个体集;讨论了个体集和超滤子不同时,标准全域与非标准全域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了超幂非标准模型是其真扩张的充分条件;得到了非标准模型是非标准扩大模型的必要条件是card(I)>0.
  • 物理学
  • 张喜生,雷瑜,何恩节,朱刚强,伏振兴,郑海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2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较低温度下,利用水热法和溶剂热法两种不同方法,分别制备了Pr3+/Tm3+共掺的六方相和四方相晶体结构LaOF纳米颗粒.在波长为355 nm激光激发下,研究了LaOF∶Pr3+/Tm3+共掺纳米体系中Tm3+离子到Pr3+离子的能量转移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Pr3+的荧光辐射.运用光谱学方法对共掺纳米体系荧光辐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能量转移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Tm3+到Pr3+的能量转移源于Tm3+的1D2-3F4与Pr3+的3H4-3P0之间的交叉弛豫.同时,分析讨论了制作方法、样品环境温度、掺杂浓度等因素对能量转移效率和荧光光谱性质所产生的影响.
  • 马涤非,李永强,晁小练,杨祖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29-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K0.46Na0.50Li0.04)(Nb0.85Ta0.15)O3(KNLNT) 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预烧温度和不同预烧保温时间对KNLNT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相结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预烧850℃保温9 h时,1 135℃烧结2 h的陶瓷材料各项性能较佳,其电性能参数分别为d33=248 pC/N, εr =1130, tan δ=0.019,Kp=0.54,Qm=70, Pr=28.38 μC/cm, Ec=14.31 kV/cm.
  • 曹辉,叶发根,林书玉,郭建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34-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径向扭转复合型超声换能器进行了研究.从波动方程出发,不考虑径向扭转振动耦合,推导了换能器中径向振动及扭转振动模式的各自机电等效电路.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换能器空载时共振频率方程及其共振频率的表达式,并用有限元方法对此换能器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等效电路计算的换能器径向及扭转共振频率的理论计算值与计算机仿真值一致.
  • 袁媛,吴胜举,苏婕,胡淑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39-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采用标准k-ε模型和多相流空化模型,对簧片尺寸一定、不同喷口厚度和不同喷口与簧片间距的悬臂式簧片哨内的空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簧片哨内湍动能、压力和速度分布,研究了操作参数、簧片哨的结构对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悬臂式簧片哨的空化主要发生在簧片尖劈处,簧片哨的操作参数以及结构形式对空化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
  • 化学与材料科学
  • 蔡美玉,张国防,周海波,景萍,何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43-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多硝基吡啶酮类化合物的较强酸性,设计并在水相中合成了12种新颖的高氮含能盐.利用熔点测定、元素分析、1H NMR、FT-IR、粉末XRD分析技术及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证实是目标产物.化合物5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化合物6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用DSC和TG-DTG技术分析了化合物5和8的热分解行为,研究发现化合物5经历两个峰温为183℃和214℃的吸热过程和一个峰温为278℃的放热过程,而化合物8只有一个峰温为319℃的强放热过程.两个化合物放热过程的焓变分别为-181.37 kJ/mol和-382.6 kJ/mol.
  • 余娟,刘守信,房喻,姜宇,韩晓宇,叶林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50-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胺基乙酯(DMA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35 ℃条件下,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制备了PDMAEMA均聚物水凝胶.通过溶胀度测定和环境扫描电镜对凝胶的温度和pH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动态粘弹谱仪进行压缩和蠕变实验,研究了凝胶的力学性质.结果表明:PDMAEMA凝胶具有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力学性质测试表明凝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黏弹性.
  • 刘存海,霍小平,李亚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56-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镀铜温度、时间、体积等因素对镀铜效果的影响,确立了以硫酸铜为主原料、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柠檬酸钠为混合络合剂为主要镀液组成的碱性还原镀铜体系.并成功地在铸铁基体上实现了铜的连续自催化沉积,获得了较光亮红黄色的铜镀层.该镀层与传统氰化镀铜相比,结合力相当,亮度更好,光洁度达花8级.
  • 生命科学
  • 李兆英,奚耕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60-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形态解剖、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复眼的胚后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的复眼产生自幼虫头壳表皮的眼分化中心.在3龄幼虫出现的形态发生沟沿背-腹轴方向扫过整个复眼发生区,其后部细胞聚集成群,最终形成光感受器.细胞的增殖从幼虫早期开始,到末龄幼虫达到高峰;活跃分裂的细胞主要集中在两条形态发生沟外侧的增殖细胞带内;那里的细胞凋亡也非常活跃.中华蜜蜂视觉细胞发出的视神经进入前脑大约是在蛹发育的第5天.
  • 贾红玲,葛峰,李丽萍,卢春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6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在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作用,分别以两组浓度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人宫颈癌细胞Hela,通过MTT法检测Hela细胞活力,应用Annexin Ⅴ和PI 双染的细胞流式法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酶标仪法检测Hela细胞内Caspase-3活性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MG132诱导Hela细胞凋亡不明显,高浓度MG132诱导Hela细胞凋亡明显;不同浓度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 资源与环境科学
  • 张娜,李红敬,远凌威,李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70-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尕海、纳木错和羊卓雍错3个湖区的典型湖泊湖岸带采集表层沉积物,测定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分析营养元素间的原子比.结果显示:7处湖岸带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介于1.19~46.84 g/kg之间,其中尕海糊区的果茫滩最高;总氮含量介于0.26~10.84 g/kg之间,尕海最高;总磷含量介于0.05~0.38 g/kg之间,尕海最高;纳木错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均为最低.湖岸带表层沉积物C/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出现在尕海湖区,分别是尕海湖区果芒滩的19.04和尕海湖区尕海的2.85,其他两个湖区的值均在5~10之间;C/P均大于60;N/P值介于8.75~63.17之间;纳木错湖区的N/P和C/P均低于另外两个湖区.可以认为:磷是3个湖区潜在的营养限制因子;尕海存在外源氮输入;果芒滩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为陆生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碎屑混合物,纳木错湖区和羊卓雍错湖区则为湖泊自生的水生生物碎屑混合物.
  • 张莉,孙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76-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地貌学及分形理论,利用GIS技术和回归统计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12个样区1∶1万地形图为数据源,对该区以分形维数为量化指标的区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模数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地貌形态分形维数与土壤侵蚀模数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地貌分形维数可以作为预测区域土壤侵蚀程度的地貌指标.
  • 李恩菊,赵景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80-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山东省气候资料,分析了1961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对降水量、气温、干旱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东省气温呈现明显波动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现明显波动减少变化趋势,但是波动程度有差别;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温、降水和干旱灾害影响显著,厄尔尼诺年降水减少,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87.11 mm,发生干旱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一般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拉尼娜年降水增多,高于正常年降水量53.37 mm,气温仅比正常年份平均气温低0.1℃,发生干旱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减少,通常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正面影响.
  • 米小建,黄春长,庞奖励,杨红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8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野外考察,在泾河上游的宁夏长城塬面发现完整典型的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在详细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壤地层划分和系统采样.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测定分析了V、Co、Ga、As、Y、Nb、La、Ce、Th、U等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揭示了宁夏长城塬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成壤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量元素V、Ga、As、Y、Nb在古土壤(S0)中富集,微量元素Th和U在过渡层中淋溶,而V和As在过渡层中富集.
  • 品工程与营养科学
  • 李江,张富新,任娟,王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91-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商业乳酸菌发酵剂分离纯化的8株乳酸菌在羊奶中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b-300和L.b-800菌株的产酸能力较强,S.t-499菌株的产黏能力较强,L.b-300和S.t-800菌株的产香能力较强,8株乳酸菌的后酸化能力均较弱.L.b-300和S.t-499菌株是适合发酵羊奶酸奶的乳酸菌.
  • 体育科学
  • 熊正英,王棣,廖桂琼,雷飞,余娟,曲洪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95-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科学地对竞走运动员进行营养干预,并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实验依据,选取中国国家竞走队男女运动员各12人(共24人)进行实验.时间为9周,同时进行多种运动补剂营养干预,在1、3、5、7、9周末进行血睾酮(testosterone,T)、血尿素(blood urea,BU)和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 CK)等指标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运动补剂配伍服用可以提高男女竞走运动员的血睾酮水平,促进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机能的快速恢复;降低大强度训练后次日晨血清CK水平和BU水平异常,减轻运动员的疲劳程度,从而保证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不同运动补剂配伍服用可以改善生物化学指标,全面提高男女竞走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
  • 潘玮敏,王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100-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了8例发生胫骨疲劳性骨折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在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s,VAS)及功能水平的变化,探讨了运动员坚持日常训练情况下该治疗方法对促进疲劳性骨折愈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运动员坚持日常训练治疗4周后,症状明显消失,X线示骨折处已达临床愈合标准;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每分钟上下台阶数及每日平均运动时间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表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在保持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同时,可明显促进其疲劳性骨折的愈合.提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是一种促进疲劳性骨折愈合、预防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的有效措施.
  • 程琴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3): 104-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检索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对1974—2008年登载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论文特别是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974—2008年《学报》共刊发论文(包括增刊、简讯等)4 132篇,有1 689篇被引用,约占总发文数的40.9%;在被引文献中,被引频次≥5的占31.1%、1~4次的占68.9%;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发表年限(距2009年)为5~13 a和21~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