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华,安荣艳,刘吉彬,兰圆圆,陶永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7(4): 117-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可用于“人工贵腐葡萄酒”酿造的灰葡萄孢菌株,采用改良PDA培养基分离方法,从感染了灰霉病的果蔬组织中分离纯化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疑似菌株,在乳酸石碳酸棉兰染色液染色下用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其rDNA-ITS序列和RAPD片段进行扩增,对ITS序列进行测序,确定其灰葡萄孢的真菌分类地位。在不同pH值、不同侵染时间下,比较模拟葡萄汁中筛选菌株所产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大小由模拟汁在400 nm处吸光值量化确定。研究发现,筛选的3株菌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在pH值为6.0时最强,且Botrytis-C菌株活性最高,Botrytis-T所产β-葡萄糖苷酶的耐酸性较好;不同时间侵染的模拟汁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异明显,Botrytis-C所产β-葡萄糖苷酶受侵染时间的影响最大,最不稳定。确定产孢能力强的两株灰葡萄孢适用于酿造“人工贵腐酒”的原料处理,菌株β-糖苷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Botrytis-T用于葡萄“人工贵腐”的应用潜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