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方网站!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4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9-10
  

  • 全选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 田京京,聂玉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权转移方法证明了每个最小度至少为5并且最小边度至少为11的IC-平面图G含有 一个最大度max{d(u),d(v),d(w)}≤17的3-圈。
  • 屈改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不变子空间方法研究带有对流项和源项的非线性交叉扩散方程组,借助符号计算系统Maple确定出方程组所容许的多项式不变子空间W1n1×W2n2中的完全分类, 进一步将方程组约化为有限维动力系统并构造了方程组的广义分离变量解。
  • 马飞,杨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9-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Banach空间X满足X_≠X的子空间格L,讨论了L上的自反代数AlgL上的中心化子。设Φ为AlgL上的一个可加映射,运用自反代数的结构性质和代数分解,证明了若存在正整数m、n、r≥1,使得A∈AlgL,有(m+n)Φ(Ar+1)=mΦ(A)Ar+nArΦ(A)或Φ(Am+n+1)=AmΦ(A)An成立,则存在数域F中的常数λ,满足A∈AlgL,有Φ(A)=λA。进一步,得到了自反代数AlgL上的中心化子的一些等价形式。
  • 石薇薇,吉国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1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B(H)是维数不小于3的复Hilbert空间H上的有界线性算子全体组成的代数。刻画了在部分等距集合上双边保持偏序和正交性的双射,并回答了Molna'r在2002年提出的一个问题。作为应用,证明了B(H)上的可加满射φ双边保持部分等距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存在H上的两个酉算子或共轭酉算子U、V使得X∈B(H)都有下列之一成立:(1)φ(X)=UXV;(2)φ(X)=UX*V。
  • 陈慧,张天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18-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解析方法研究了一类广义二项指数和的四次均值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个精确的计算公式。所得结果表明相似广义二项指数和的四次均值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 物理学
  • 庞绍芳,屈世显,张永元,解忧,郝丽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22-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有限元方法,通过改变有限长金属纳米线的长度、半径、介质有效折射率以及有限长金属纳米线和波导之间的距离,研究了有限长金属纳米线对纳米线波导传输特性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 沿有限长金属纳米线长度方向,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在两金属纳米线耦合区域内形成共振。随着有限长金属纳米线长度的增加,透射率逐渐减小,并呈周期性变化。随着金属纳米线半径和介质衬底有效折射率的增大,复合波导的透射率均相应增大。透射率与两根纳米线间距紧密相关,当金属纳米线取不同半径值,两根纳米线间距为20 nm左右时透射率均达到最小值;当两根金属纳米线间距较大时,透射率不再明显变化。
  • 渊小春,杨万民,冯忠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27-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Gd2O3+xBaCuO2(其中x=1.0、1.2、1.4、1.6、1.8、2.0、2.2、2.5)配制固相源代替传统的Gd2BaCuO5(Gd211)固相源,用Y2O3 、CuO和BaCuO2 配制的液相源代替由GdBa2Cu3O7-y和Ba3Cu5O8配制的传统液相源,采用顶部籽晶熔渗生长方法,制备了系列单畴Gd-Ba-Cu-O(GdBCO)超导块材,并对所得样品的生长形貌、磁悬浮力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当新固相源中BaCuO2 相的含量x为1.0~2.5时,均可以制备出良好的单畴GdBCO超导块材;样品的磁悬浮力随着x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x=1.8的样品,磁悬浮力达到最大值33 N,优于用Gd211固相源制备的同尺寸的GdBCO块材。样品的微观形貌表明,在GdBCO超导体内有大量纳米量级粒子,尺寸为2~450 nm。使用该新成分固相源制备超导块材只需制备一种先驱粉,简化了实验步骤,缩短了制备周期,提高了制备效率。
  • 倪浩,林书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33-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由压电陶瓷圆盘,金属环,压电陶瓷环组成的圆盘形压电陶瓷复合变压器。推导了这种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输入阻抗,共振、反共振频率方程和电压增益方程。分析计算了压电变压器尺寸变化对频率、有效机电耦合系数的影响。研究了负载变化对压电变压器频率、有效机电耦合系数的影响,探讨了电压增益与负载的关系。研究表明,变压器随壁厚比的升高共振和反共振频率皆升高,有效机电耦合系数降低;随负载的升高,共振、反共振频率及电压增益升高,有效机电耦合系数降低。
  • 鲜晓军,林书玉,张海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39-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并设计了类1-3-2型压电复合材料与基于此材料的夹心式换能器,分析了类1-3-2型压电复合材料的频率特性和夹心式换能器的频率方程。利用切割法制作类1-3-2型压电复合材料,并采用该材料制作了夹心式换能器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该型换能器可实现拓宽夹心式换能器工作频带,有效抑制杂散模态以及改善位移分布,可应用于大功率超声与水下大功率发射器。
  • 周五斌,张劭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43-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变分法讨论了旋转对称情况下曲率模量不相同的两组分膜泡的欧拉-拉格朗日形状方程及其边界条件。通过双向“打靶法”数值求解了两组分膜泡在确定边界条件下的形状方程,计算了不同平均曲率模量比εκ和线张力系数λ下的平衡形状。阐述了不同εκ和λ下平均曲率模量不相同的两组分膜泡的形状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膜泡两组分的曲率能和线张力能相互竞争的结果。计算结果说明数值计算方法合理可行,此数值解可进一步研究与实验相关的两组分膜泡问题。
  • 化学与材料科学
  • 薛敏,李菊,马耀辉,董鹏,白瑞虎,陈瑞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48-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了三个具有不同个数长链烷基的取代苯甲酸类的小分子胶凝剂,考察了三种化合物在14种常见溶剂中的胶凝行为。结果表明,苯环上长链烷基的个数明显影响取代苯甲酸的胶凝行为;从胶凝溶剂的数量上可以看出,苯环上含一个和三个长链烷基的化合物A1和A3的胶凝能力明显强于含两个长链烷基的化合物A2。利用扫描电镜(SEM)考察了凝胶剂结构以及胶凝剂浓度对凝胶微观形貌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在A1/环己烷凝胶中,胶凝剂分子形成了六方和四方的混合堆积模式,提出了A1在环己烷凝胶中可能的分子堆积模型。
  • 王晓兰,王建军,陈经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54-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次蒸馏水为溶剂,合成了二水合2-吡嗪羧酸锌(Zn(pyza)2(H2O)2(s))。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表征其晶体结构,应用TG/DSC热分析技术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热分解特性,采用绝热量热计测量了该配合物在80~400 K的低温热容。根据实验结果,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原理,得到了该配合物的摩尔热容随折合温度变化的公式,计算出该化合物的舒平热容和热力学函数数据。依据热化学循环原理,利用等温环境下的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所设计热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所选定溶剂中的溶解焓,通过计算得出该反应的反应焓数值为-(49.555±0.403) kJ/mol。利用Hess定律计算出2-吡嗪羧酸锌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858.62±2.30) kJ/mol。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反应物和产物溶解所得溶液分别进行测量,从而证实所设计热化学循环的可靠性。
  • 生命科学
  • 张铮,李秀青,刘昱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61-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从培养基种类、碳源、氮源、pH、温度和光照等方面对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物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在PCA培养基,30 ℃,pH值为6,12 h光照/12 h黑暗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分生孢子在CA培养基,30 ℃,pH值为7,24 h光照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该病原菌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菌丝的生长会受到硫酸铵和氯化铵的抑制。枯草芽孢杆菌SNUB16可显著拮抗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的生长。
  • 吕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67-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75%乙醇为溶剂提取、聚酰胺型大孔树脂柱初步纯化,制得柿叶总黄酮;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使昆明种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柿叶总黄酮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柿叶总黄酮能够明显减轻CCl4诱使的肝损伤,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提高肝组织中SOD和CAT活性,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上述结果表明柿叶总黄酮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强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 张翠,郭积芳,孙悦,王芳霞,杨章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71-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介蝮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GI-LAO)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I-LAO基因所包含的开放阅读框为1 515 bp,编码504个氨基酸残基;GI-LAO一级结构与白眉蝮GH-LAO的相似性最高,达99%;N-端的18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成熟肽含486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55.1 kDa,理论等电点为6.55;该蛋白含有两个结构域: FAD结合域(56-123位氨基酸残基)和催化结构域(61~499位氨基酸残基);与白眉蝮GH-LAO序列比对发现,有4个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分别是20、56、99和467位氨基酸残基),用SIFT软件分析表明,这四个位点对其功能无影响;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2个活性位点(H242和R343),2个N-糖基化位点(N190和N379),5个位点(R108、H241、Y390、G482和W483)与底物结合有关,4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两对二硫键(C28—C191和C349—C430);三维结构建模结果表明,GI-LAO形成同源二聚体,每个单体由22个α-螺旋,22个β-折叠股和一些无规则卷曲、转角等形成三个结构域:FAD结合域,底物结合域以及α-螺旋域;在GI-LAO蛋白的进化分析中,中介蝮GI-LAO与白眉蝮GH-LAO的亲缘关系最近。
  • 资源与环境科学
  • 党群,殷淑燕,殷方圆,李慧芳,王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76-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陕南汉江上游明清时期山地灾害史料,统计分析了1368—1911年陕南汉江上游地区山地灾害发生频率,并对发生的时空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主要有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灾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2.9年发生一次。山地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1368—1467年呈减少趋势,1468—1567年呈上升趋势,1568—1717年呈下降趋势,1718—1911年为高频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季节分布不均,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6—9月。山地灾害发生频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安康盆地的安康市和旬阳,汉中盆地的勉县、南郑为高频中心;而大巴山地的岚皋、镇坪,秦岭南麓的洛南、商南、山阳、丹凤为低频中心。研究区地质地貌是山地灾害发生的基础,气候水文是主导,人类活动是山地灾害的致灾因子。
  • 李屹凯,张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84-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761—1780年新疆天山北麓的移民活动为研究对象,讨论移民政策、移民高潮与移民迁出地极端气候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761—1780年间有3次移民高潮,分别发生在1764—1766年、1772—1773年和1777—1780年。1761—1780年,天山北麓的移民政策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1763—1765年、1771年、1775—1778年移民迁出地——河西走廊发生了3次极端干旱事件,揭示1761—1780年的3次移民高潮受极端干旱事件的驱动,且移民高潮的出现滞后迁出地极端干旱事件1~2年。第3次干旱推动了第3次移民高潮的出现,使得当时的清政府于1780年转变了移民政策。1775—1780年河西走廊极端干旱事件—天山北麓移民高潮—政府移民政策转变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成的气候变化-社会响应链条。
  • 冯君园,卢艳,蔡强国,李朝霞,孙莉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90-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风速、日照、气温年较差、相对湿度、坡度、坡向、植被盖度、土壤可蚀性K值、海拔和冰川积雪变化因子作为西藏那曲地区融水侵蚀强度评价的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融水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计算不同环境背景条件下的融水侵蚀强度因子,利用GIS技术对那曲地区融水侵蚀进行分级评价,分析那曲地区融水侵蚀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融水侵蚀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地形地貌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冰川积雪变化因素。那曲地区融水侵蚀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融水侵蚀各强度等级所占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微度(40%)、极强度(24%)、中度(16%)、轻度(8%)、剧烈(7%)、强度(5%)。
  • 刘永林,延军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96-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定量和定性方法,建立了自然灾害趋势判断效果评价指标,检验对称性及可公度方法用于自然灾害趋势判断的效果。结果表明,地震、旱涝灾害及雪灾趋势判断准确率分别是61.5%、65%、60%,其中,涝(洪)灾准确率达87.5%。该研究为检验趋势判断模型提供了依据,可规范和提高自然灾害趋势判断研究水平。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
  • 高贵田,徐雅芬,张晓萍,朱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103-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iRNAs(micro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s,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和病毒中,通过与目标mRNAs分子的3′端非编码区域的碱基进行互补配对,引起靶miRNAs降解或抑制其翻译,来实现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本文对植物性miRNAs对动物代谢调控的影响、乳品中miRNAs对胎儿机体代谢调控的影响进行了梳理,使人们了解饮食miRNAs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细胞间传导、调控并影响摄入者的生理机能以及病理表现的作用机制,进而为研究食品营养与食品贮藏、加工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