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晓源,朱云萌,王艳,刘秀秀,邢梦迪,夏敏,李来福,刘莹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99-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长期社会击败应激对小家鼠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采用“居留-入侵”模型对小家鼠实施连续10 d的社会击败应激;通过旷场、社会接近回避和悬尾三种行为学方法筛选易感和非易感小家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易感及非易感小家鼠在面对攻击鼠时,边缘系统脑区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变化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比较易感、非易感小家鼠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只有39.1%的小家鼠为应激易感个体;易感、非易感及对照组小家鼠的c-Fos表达在前额叶皮质、下丘脑室旁核、杏仁核及外侧缰核等脑区表现出较大差异;易感小家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非易感及对照组小家鼠。基于此,小家鼠在面对社会击败应激时可表现为易感和非易感两种类型,前额叶皮质、下丘脑室旁核、杏仁核以及外侧缰核等相关脑区的活动及HPA轴敏感性的差异可能在上述两种类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