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方网站!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4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10
  

  • 全选
    |
    秦巴山区资源调查与地理过程研究专题
  • 常建霞,李君轶,李振亭,吴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秦巴山区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及各市(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分析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构建旅游资源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发现: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明显,形成了沿江河和山系分布的“一带三区”旅游资源富集区,且人文类旅游资源多沿江河分布;秦巴山区旅游发展业绩与资源总体分布格局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为主;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经济还没有完全在空间上达到良性共振,旅游资源滞后型、旅游经济滞后型均存在;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等均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呈现从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 余玉洋,李晶,曾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1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ASA模型测算净初级生产力(NPP),在碳循环过程模型的基础上估算2000—2017年秦巴山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使用净现值(NPV)法估算出2015年、2017年土壤有机碳的经济价值,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下土壤碳价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秦巴山区植被NPP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15年植被NPP均值达到峰值;在空间尺度上,秦巴山区植被NPP呈现中间高、四周低,山区高于平原的整体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矿质化强度的影响,空间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秦岭山脉中段和大巴山区部分区域。采用净现值法估算秦巴山区2015年、2017年不同情景下土壤有机碳的价值量发现:在不同碳价和贴现率情形下,有机碳的价值量有很大差异,并且贴现率和碳价越高,价值量就越高;在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下,单位面积价值量和价值总量也会不同,林地、草地的总价值量较高,而未利用地的单位面积价值量较高。将贴现率和碳价纳入到土壤有机碳价值量的估算中,不仅更切合实际情况,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设置合理碳价提供理论依据。
  • 张碧桃,周忠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2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5年和2017年汉中盆地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汉中盆地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定量分析汉中盆地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7年,汉中盆地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表现为“三减三增”趋势,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建筑用地、果园和林地增加,发生转换面积为40 737.24 hm2,占总面积的9.42%;受城市化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耕地向建筑用地、林地、果园转换,新增建筑用地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增加面积5 878.8 hm2,说明汉中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受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2005—2017年,受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结构转变的影响,汉中盆地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46.226 9亿元,各项服务价值均表现为增加,最大增幅达到128.56%,说明汉中盆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发展,但仍然需要密切关注耕地向其他用地类型转换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土地类型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上涨,受单项服务功能的影响,农用地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率大于森林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率;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秦巴山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好转。
  • 张珊,查小春,刘恺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32-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鉴地貌割切密度系数,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和地貌特征线提取技术,对秦巴山区流水侵蚀剥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进行特征线的提取和分析,计算了流水侵蚀剥蚀中山、低山和丘陵区的地貌割切密度系数,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流水侵蚀剥蚀中山、低山和丘陵区的地貌割切密度系数分别为2.82、3.53和3.83,流水侵蚀剥蚀区的地貌割切程度为丘陵区>低山区>中山区;秦岭南北侧流水侵蚀剥蚀中山、低山和丘陵区地貌割切程度各有差异,尤以秦岭以北流水侵蚀剥蚀中山区差异最显著。
  • 遥感应用专题
  • 杨蕙宇,王征强,白建军,韩红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40-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冬小麦生长期9个关键时相的GF-1 WFV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多时相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与纹理特征,设置4组特征组合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特征重要性进行特征选择,得到最优的特征子集建立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对河南省许昌市地物类型进行分类并实现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结果表明:在没有进行特征选择的情况下,4种特征组合中,综合多种特征类型的D组分类精度最高,经过特征选择后,各组分类精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通过多种类型的特征变量综合与特征优选均可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不同特征类型以及不同时相的特征变量对分类的贡献率不同,贡献率由大到小为植被指数、光谱指数、纹理特征,冬小麦生长季的2月、3月、5月、6月比其他月份对分类精度的贡献率更高;河南省许昌市冬小麦面积为2 258.7 km2,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95.18%,Kappa系数为0.925 5,其中冬小麦的制图精度与用户精度均达到98.67%。
  • 冯小蔓,张蓓,任鸿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50-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快速准确对太原市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和有效管理,基于2016年2月17日至2018年2月18日的20景Sentinel-1A影像,采用PS-DInSAR技术对太原市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太原市的主要沉降区域为小店区、吴家堡、北固碾村、杨家峪和西张,且以小店区的地面沉降最为严重;太原市地面沉降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弱趋势;田庄断层对小店区地面沉降规律具有显著影响。与前人研究和太原市水井点的对比表明,基于PS-DInSAR技术对太原市地面沉降进行监测的结果可以满足实际的监测和管理需求。
  • 旅游研究专题
  • 吴珊珊,吴晋峰,邓纯纯,吴宝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58-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长春、昆明、成都八个客源城市为案例地,以中国大陆拥有A级景点的直辖市和地级行政单元所在城市为目的地,以客源地(origin)和目的地(destination)(O-D)之间的铁路线为连接构建了八个旅游系统,对以客源地为中心的旅游交通成本随出游距离的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路平均旅游交通成本随出游半径的扩大呈指数增长,八个客源城市的铁路平均旅游交通成本存在差异;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交通成本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客源地为中心同心圆状向四周递增的分布格局,与旅游交通经济成本空间分布相比,旅游交通时间成本空间分布沿铁路干线延伸的特点显著;6 h为乘坐火车出行体感“舒适”和“疲惫”的时间分界点,以舒适程度为标准划分的八个客源城市铁路出游空间面积大小不一。
  • 邓纯纯, 吴晋峰, 吴珊珊, 吴宝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70-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2016年中国A级景区数量和空间分布数据,应用最邻近点指数、基尼系数、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等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省域尺度上对A级景区的数量、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A级景区建设已从数量扩张阶段进入质量提升阶段;我国A级景区空间分布与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呈现一致性,87%的A级景区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且在京津冀、长三角和山东半岛地区形成密集分布区;各省旅游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均与其A级景区总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5A和4A景区数量的相关性更高。基于以上,提出中国A级景区质量提升对策、西部优先发展对策、区域合作发展对策、交通优先发展对策和景区产品创新对策五大对策。
  • 抗癌机制与人类健康专题
  • 雷佳蕾,张志宇,杨天歌,邓红,马婧,孟永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80-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文冠果种仁总皂苷(the total saponins from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kernel,XSTS)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探讨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利用JC-1荧光探针检测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和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一氧化氮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XSTS对细胞凋亡特征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质量浓度为8~12 mg/L的XSTS可诱导HepG2细胞发生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该途径受到PI3K/Akt通路调控;且XSTS可通过激发氧化应激而非硝化应激来诱导细胞凋亡。
  • 冯雪,陶志伟,蒋思雄,郑善亮,孙卫兵,刘淑清,孙明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87-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NONHSAT068183(lnc068183)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其表达水平与ccRCC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实验收集55例ccRCC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分别设为ccRCC组和对照组;采用qRT-PCR方法检测lnc068183在ccRCC组及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t检验分析其水平变化与ccRCC患者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及意义。与对照组相比,lnc068183在ccRCC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0 1)。在临床诊断指标中,ccRCC肿瘤组织中lnc068183的表达水平与ccRCC患者的TNM分期(P=0.005)及Fuhrman分级(P=0.015)呈负相关;ROC分析显示lnc068183对ccRCC有较明确的辅助诊断意义。作为抑癌基因,lnc068183在ccRCC中表达下调,可能与ccRCC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为肾癌诊治及研究提供了潜在的新线索。
  • 李雨欣,陈琳,李娟,张智颖,孙润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92-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聚乙二醇(PEG)修饰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脂质体对提高RES脂质体稳定性、药物包封率和抗肿瘤活性的有效性,通过声波水合法设计的正交实验确定了最高药物包封率的RES脂质体中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3∶1,卵磷脂与白藜芦醇的摩尔比为3∶1,该条件下样品经PEG-2000修饰后仍能保持300 nm左右的大小,6 d后仍具有较高的包封率。此外,以人白血病K562细胞为例对PEG修饰白藜芦醇脂质体(PEG-RES-LIP)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PEG-RES-LIP对K562细胞的最佳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120 μg/mL和48 h,最高抑制率为85.9%±1.9%,RES-LIP对K562细胞的最高抑制率为67.3%±2.3%。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乙二醇修饰RES脂质体可以有效提高RES脂质体的稳定性、药物包封率和抗肿瘤活性,从而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维持其稳定性和抗肿瘤活性的RES脂质体制备方法。
  • 景晓源,朱云萌,王艳,刘秀秀,邢梦迪,夏敏,李来福,刘莹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99-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长期社会击败应激对小家鼠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采用“居留-入侵”模型对小家鼠实施连续10 d的社会击败应激;通过旷场、社会接近回避和悬尾三种行为学方法筛选易感和非易感小家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易感及非易感小家鼠在面对攻击鼠时,边缘系统脑区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变化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比较易感、非易感小家鼠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只有39.1%的小家鼠为应激易感个体;易感、非易感及对照组小家鼠的c-Fos表达在前额叶皮质、下丘脑室旁核、杏仁核及外侧缰核等脑区表现出较大差异;易感小家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非易感及对照组小家鼠。基于此,小家鼠在面对社会击败应激时可表现为易感和非易感两种类型,前额叶皮质、下丘脑室旁核、杏仁核以及外侧缰核等相关脑区的活动及HPA轴敏感性的差异可能在上述两种类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吴方南,呼德尔朝鲁,田振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106-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补充VD3缓解运动诱导的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的机制。将80只小鼠随机分5组(n=16),即安静对照组(C组)、CFS造模组(CFS组)、VD3组又分为造模前组(bVD组)、过程中组(mVD组)和造模后VD干预组(aVD组)。造模、干预持续4周,全程行为学观察,4周后进行力竭测试和悬尾实验,再迅速采血并切取股四头肌组织。测定血睾酮、血清皮质酮及股四头肌组织的MDA、T-AOC、GSH-PX和T-SOD,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SIRT1、SIRT3、ERK1/2、p-ERK1/2和MEK1/2。结果表明:与C组比较,CFS组小鼠打斗损伤严重,血睾酮及MEK、SIRT3显著降低(P<0.05),皮质酮、MDA、T-SOD、GSH-PX显著增加(P<0.05);与CFS组比较,VD干预组小鼠打斗损伤较轻,皮质酮、MDA显著降低(P<0.05),血睾酮、T-AOC、T-SOD、GSH-PX及MEK、SIRT1、SIRT3和p-ERK/ERK均显著增加(P<0.05)。外源性补充VD3可提高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缓解运动诱发的CFS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MEKs/ERKs-SIRT1信号通路,降低MEK表达,增加ERK磷酸化水平,上调SIRT1和SIRT3表达而实现。
  • 刘永峰,申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114-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肉类是我国居民膳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肉类的消耗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具有关联性。本文在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肉制品营养和安全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比较分析了畜肉、禽肉及其加工制品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探讨了肉类加工储藏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以及肉制品中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农药残留、有害元素等对人体健康风险的一致性影响,阐述了肉中脂肪酸含量、N-羟乙酰神经氨酸、血红素铁等物质因肉种类不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差异性影响,分析揭示了培根、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为人们合理搭配畜、禽肉制品,健康、均衡饮食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