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方网站!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3-10
  

  • 全选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 韩胜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幂集Q-代数到Q-代数之间Q-代数同态εM的性质;利用Q-代数同态εM构造了幂集Q-代数上的核映射gM;利用核映射gM证明了每一个Q-代数同构于某一个幂集Q-代数的商Q-代数。
  • 吴苏朋,赵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4-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剩余格中, 基于核映射引入了对合滤子、扩展对合滤子、Glivenko滤子的概念, 讨论了它们的性质且给出了它们的特征定理。分析了滤子的一种带有核映射的扩张形式的代数性质, 得到了扩展对合滤子的应用。进一步, 在MTL代数中引入了相对伪布尔滤子的概念, 得到了相对伪布尔滤子的特征定理。
  • 王晓敏,赵喜杨,姚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1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15种关于树的等价性命题, 为更好地发挥树在网络研究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为这15个等价命题提供了简单而新的证明。
  • 张俊溪,张嘉桐,张玉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15-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速度更新公式中种群最优位置用所有个体的平均值与最优粒子有限邻居个体的平均值加权求和代替;通过将种群平均适应度和整体最优位置适应度的比值作为适应度函数,并引入了加速系数;得到改进的粒子群优化聚类算法既能够充分参考当前粒子的最优信息,也参考了所有个体的最优信息和当前最优粒子有限邻居的最优信息,在进化过程中可以通过新的适应度函数自适应地调整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的比重对粒子的影响,对算法收敛速度影响较小的前提下较好地提高了收敛精度。最后,选取了4组具有不同分布特征的Benchmark函数作为验证函数,试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特性。
  • 物理学
  • 袁玉全,曾祥国,胡燕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2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含(010)\[101\]型中心裂纹的金属α-Fe在拉伸载荷和疲劳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含有此类裂纹的体心立方金属铁在单轴拉伸载荷下,其破坏机制是一个以裂尖层错和孪晶变形共同存在、伴有裂纹钝化,并最终以孪晶变形为主的过程。疲劳失效是以孪晶形变为主,全位错、不全位错、层错共同作用的破坏机制,同时发现循环加载下 \[11-1\](-121)滑移系中孪晶形变比位错更容易发生,而且孪晶的出现,有利于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含裂纹α-Fe变形与失效的过程,是一个位错、层错、孪晶和相变等多种微观机制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
  • 孙凯刚,解忧,周安宁,陈立勇,庞绍芳,张建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27-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10G、11G、12G和13G)吸附zigzag型Ti原子链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结果表明,zigzag型Ti原子链可以稳定吸附在石墨烯纳米带表面。Ti原子链吸附在纳米带的边缘洞位(10G-1、11G-1、12G-1和13G-1)时较为稳定,且稳定程度随着纳米带宽度的增加而增加。Ti原子链吸附在不同宽度石墨烯纳米带的不同位置,呈现不同的电子结构特性。其中,10G-1、10G-2和11G-2的吸附体系表现出半金属特性,其余吸附体系都为金属性质。同时,石墨烯纳米带吸附Ti原子链的体系具有磁性,其磁性主要来源于Ti原子。当Ti原子链吸附在纳米带边缘洞位时,zigzag原子链上A类Ti原子的磁矩总是小于B类Ti原子的磁矩;随着Ti原子链移向纳米带中心,两类Ti原子的磁矩趋于相等。研究结果揭示,通过吸附zigzag型Ti原子链,可以有效调控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结构与磁性质。
  • 郝长春,徐国庆,王天月,冯盈,亓翠玉,高峰,孙文远,孙润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33-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在298、306和313 K的温度下研究了Fe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缓冲液(pH=7.4,Tris-HCl)中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BSA受到Fe3+的作用发生静态猝灭过程, 并得到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以及相应的熵和焓等热力学参数。进一步发现:Fe3+与BSA主要通过静电力发生相互作用,吉布斯自由能变为负值说明相互作用发生结合是自发过程, 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结合距离r为5.10 nm。同步荧光光谱实验表明Fe3+诱导BSA构象发生变化。
  • 唐一璠,林书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37-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声子晶体结构用于换能器匹配层中, 利用声子晶体的能带特性改善换能器的匹配性能。研究了厚度振动超声换能器中声子晶体型匹配层的参数变化对换能器频带宽度、发射电压响应和辐射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声子晶体型匹配层厚度振动换能器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传输矩阵计算了匹配层的声能量透射系数。研究结果表明: 合理选择声子晶体型匹配层的材料和厚度,可以使换能器的频带宽度扩大一倍;并且将换能器的共振频率处于声子晶体结构的通带范围内,可以使声能量透射系数接近于1。
  • 李家星,贺西平,刘豆豆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43-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叠加法和高斯数值积分算法,以二阶梯圆盘为例推导了多阶梯圆盘轴向声压的分布,计算了轴向声压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对设计的二阶梯、三阶梯和四阶梯圆盘的轴向声压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进一步得到了轴向辐射声压与输入电功率、圆盘的阶梯数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阶梯圆盘轴向声压和输入有效电功率成正比;输入电功率一定时,轴向辐射声压与圆盘阶梯数目成正比。
  • 张璇,李锦,徐文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48-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昼夜颠倒作息对人体心电信号的影响,并探索了处于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人体心电信号在颠倒作息状态下的变化。设计实施昼夜颠倒作息实验, 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和多尺度的基本尺度熵法(MBE)分析颠倒作息情况下的HRV信号,并与正常作息下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实验发现:处于24 h正常作息下的实验对象的α(标度指数)均值大于24 h颠倒作息时的均值,并且在正常作息和颠倒作息下睡眠状态的α值小于清醒状态时的α值。通过对比分析清醒和睡眠状态的MBE曲线以及DFA的结果,发现昼夜颠倒作息对睡眠状态下的HRV信号影响较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颠倒作息会使人体心脏系统的长程相关性减弱并对人体本身动力学复杂性产生一定的负影响,尤其对睡眠状态下HRV信号的负影响较为明显。
  • 化学与材料科学
  • 张琳璟,张琦,次仁旺久,柴永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5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高效环保地制备重要化工中间体——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设计了由硅胶负载磷钼酸催化的Meyer-Schuster重排反应合成此类化合物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以DCE为溶剂,在25或50 ℃的条件下,1 mol% PMA/SiO2能够催化多种二级或三级丙炔醇以良好的产率和较高的立体选择性重排成相应的α,β-不饱和醛、酮或羧酸酯。此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催化剂便宜易制、对环境友好且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可应用于此类化合物的合成中。
  • 周婷,李玉虎,贾智慧,周亚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60-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延安革命纪念馆馆藏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图书等纸质文献为材料,设计了其释放气体的提取工艺,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其释放的气体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纸质文献及无任何字迹的纸张释放的气体中均含有乙酸,由此可推测出乙酸来自于长久保存的纸质文献纸张中纤维素的降解;纸质文献在保存过程中除了保证馆内通风良好、控制好温湿度等条件外,采用能够有效吸附纸质文献释放气体的特藏装具也可以延长纸质文献保存寿命。
  • 杨珊,侯玉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66-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连续流动进样条件下,研究了三聚氰胺、氨水及氢氧化钠的引入对BrO-3-SO2-3-Fe(CN)4-6 (简称BSF)体系pH振荡的振幅和周期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振荡的振幅和周期皆随三聚氰胺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减小,这与三聚氰胺的碱性、对pH的缓冲作用及原盐效应有关;随着氨水或氢氧化钠浓度的增加,pH振荡的振幅基本不变,周期线性增大,这主要为氨水或氢氧化钠碱性的影响。
  • 生命科学
  • 张育辉,梁凯,王宏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7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 TH)通过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TR)介导发挥调节功能,TR为激素依赖性转录因子,作为TH应答元件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在对TR结构与功能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多种类型的EDCs干扰哺乳类、两栖类和鱼类等动物TR的研究结果,支持将TR作为检测EDCs效应的生物指标;同时介绍和分析了目前采用的TR蛋白和mRNA检测技术。未来研究可在EDCs干扰甲状腺系统功能的分子机制方面做深入探讨。
  • 蒲光兰,肖千文,赖腾跃,李俊,罗永飞,韦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79-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嫁接时期(1月、2月、3月和6月)核桃砧木、穗条内含物的变化特征为对象,研究内含物对核桃嫁接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宁、植物总酚、钠、钾含量以3月最低,蛋白质和镁含量最低水平分别出现在1月和6月;含水率、钾和植物总酚含量以6月最高,全氮、钠和单宁含量以1月最高,而蛋白质和镁含量以3月最高,其余内含物皆因砧木和穗条的不同,极值出现的时期有所差异; 嫁接成活率以3月最高,可达56%; 嫁接成活率与穗条蛋白质、单宁和总酚含量及砧木总酚、钾含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四川盆地核桃枝接的最佳时期为3月,穗条蛋白质、单宁和总酚含量及砧木总酚、钾含量是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的重要因子。
  • 资源与环境科学
  • 李淼,薛东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8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1997—2014年西安市10区3县文化产业和GDP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和地理集中度方法,对西安市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文化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偏差,但总体上存在耦合关系;文化产业地理集中度整体上南高北低,经济地理集中度为中间高、四周低。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以内城为核心向外扩散式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文化产业在区域间差异更大。根据耦合度指数将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划分为滞后型、协调型、超前型三类区域。区位条件差异、文化产业地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关系的主要因素。
  • 李红,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91-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市场垄断度和城市首位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省会城市旅游独霸性的概念,并采用垄断性指数(ICR)和首位度指数(B)测量省会城市的旅游独霸性。以西安市为例,从资源、投资、交通区位、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业绩等6个方面,分析测定了其在陕西城市旅游中的独霸性。研究发现:行业不同,其垄断性指数ICR和首位度指数B各不相同。其中,技术和组织性较高的旅游投资、铁路航空运输、旅行社和旅游收入的垄断性和首位度指数较高;而技术和组织性较低的旅游资源、公路运输和客流量的垄断性和首位度指数较低。垄断性指数ICR和首位度指数B之间具有一致性,反映出市场垄断与规模排序的首位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 张艳芳,张宏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98-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IPCC清单法和投入产出模型,核算1996—2012年陕西省居民消费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分析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结构与动态特征;运用结构分解模型,分析产业碳排放强度、消费结构、人均消费水平等6个因素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12年陕西省居民消费煤炭和电力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最大,居民消费食品制造与烟草加工业、化工制品和教育与其他服务业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所占比重较大;总体上,城镇居民消费碳排放大于乡村,间接碳排放大于直接碳排放;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和间接碳排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直接碳排放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5.76%;六大因素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总体上为负效应,其中产业碳排放强度为主要负影响因子,人均消费水平为主要正影响因子。
  • 马海勇,周立发,张雪峰,韩天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106-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和成像测井解释等相关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对陕西省定边-吴起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水平构造挤压应力是形成裂缝的主要力源,定边-吴起地区在燕山期NWW—SEE向挤压应力产生了E—W向和NW—SE向裂缝,喜山期NNE—SSW向挤压应力产生了N—S向和NE—SW向裂缝。受沉积相作用,储层非均质性抑制了共轭剪切裂缝系中NW—SE、N—S向裂缝的发育,使E—W、NE—SW向裂缝较发育;靠近伊陕斜坡浅水三角洲河道侧翼E—W向裂缝发育,天环坳陷轴部附近NE—SW向裂缝较发育。现今NEE—SWW向地应力影响不同组系裂缝的地下张开度、连通性和渗透性,对储层勘探与开发井网部署起着重要的作用。
  • 赵晓红,王文科,陈宇云,杨胜科,王周峰,杨银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111-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西安市最主要的建筑垃圾分类加工厂进行调查取样,检测其所含有的重金属污染质,甄别潜在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尽管混凝土、砖块、瓷片中个别样品Cd、As、Cr、Zn的全量超出国家土壤三级标准,但实际使用中可能只有少量溶解态滤出,因此并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将其大规模应用于公路工程中可行。
  • 食品科学
  • 王珂,张志宇,赵茜茜,邓红,刘俊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2): 116-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文冠果种仁中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总皂苷的参数以及文冠果总皂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乙醇为提取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对总皂苷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的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50℃、料液比1∶20、超声功率140 W时,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最高,达2.69%。采用XAD-16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文冠果种仁总皂苷,其最佳条件为:静态吸附与解吸时间分别是12 h和4 h,洗脱剂乙醇的体积分数70%;上样液密度0.12 mg/mL(pH=4),上样流速10 mL/min,上样液体积与柱体积比1.5,纯化后的总皂苷浓度有较大提高。以Vc作对照,研究文冠果种仁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其还原能力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高于Vc,清除DPPH自由基和对O-2自由基的能力比Vc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