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方网站!

本期目录

2007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7-01-10
  

  • 全选
    |
    专题研究
  • 吴建华,王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类单营养物单物种的未搅拌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分歧及其稳定性.利用特征值和单重特征值的局部分歧理论,以物种u的死亡率k作为分歧参数,证明了系统在半平凡解(z,0)附近出现分支,得到了该模型存在正平衡解的充分条件,并运用线性算子的扰动理论和分歧解的稳定性理论,说明了此平衡解在一定条件下是稳定的.
  • 高兴宝,董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类广义射影神经网络,分析了它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当映射和非对称时,分别定义了恰当的能量函数, 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该网络的全局收敛性和指数稳定性. 与已有结果相比,文中的稳定性条件并不需要映射的可微性及映射和的对称性. 理论分析和数值实例表明所得结果适用于非单调问题,而且给定的条件易于验证.由于该网络可求解一大类优化和平衡问题,因此文中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 关晓红,折延宏,王国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9-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一类带参数a的[0,1]上的t-模a及与之伴随的蕴涵算子Ha(0≤a≤1)所建立的多值逻辑系统Ha,研究了当a=12时的多值逻辑系统H12.以H12为赋值域利用广义重言式概念得到了公式集F(S)的一个分划,建立了系统H12中的各类广义语义MP规则与广义语义HS规则,并把系统H12中的相关结论推广到系统Ha(0<a<1)中.
  • 郭建胜,李生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13-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有限集上定义了闭包、内部、外部和边界等算子,然后用类似于拓扑学中的方法研究了这些算子与拟阵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这些算子的复合性质.结果表明,这些算子的每一个都可以确定惟一的一个拟阵,Kuratowski 14集定理在拟阵中成立.
  • 任刚练,张文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17-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与D.H.Lehmer问题有关的两个求和估计问题,并利用特征的正交关系,将其转化为有关Gauss和及Dirichlet L-函数的求和式,同时结合原特征的性质与L-函数的均值定理得到两个有趣的渐近公式,表明所研究的数论函数具有较好的渐近分布性质.
  • 陈斯养,黄建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2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类具有反馈控制和Ⅱ类功能性反应的两种群非自治竞争系统.利用比较原理给出了系统一致持久性的充分条件;当系统是周期系统时,应用Brouwer不动点原理和构造Liapunov函数的方法给出其存在惟一且全局吸引的ω-周期正解的充分条件,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文中定理条件的可实现性.
  • 范丽,陈斯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25-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广义Logistic单种群时滞生态模型的Hopf分支问题.利用特征值理论和奇异摄动方法,给出了系统惟一正平衡态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存在的充分条件,得到了分支周期解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和判断周期解稳定性的计算公式,通过若干实例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一致性.
  • 钟建国,吴冬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30-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二值自适应算术编码的特点,并把整数小波变换和二值自适应算术编码相结合,采用C语言进行仿真,实现了静止图像的无损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压缩比可达2.5,并且仅采用整数加法和移位就可实现数据的压缩编码,硬件实现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林书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34-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制了一种新型径向复合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并对其径向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该换能器由一个厚度方向极化的压电陶瓷薄圆环及一个金属圆环组成.对压电陶瓷圆环和金属圆环的径向振动分别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自机电等效电路.在此基础上,利用换能器径向力及径向振动速度的连续条件,得出了压电陶瓷径向复合超声换能器机电等效电路及其共振频率方程.分析了换能器的共振及反共振频率、有效机电耦合系数与其几何尺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换能器压电陶瓷圆环内外半径保持一定情况下,换能器半径比增大时,共振及反共振频率随之增大.对于换能器第一阶径向振动,其有效机电耦合系数随半径比增大单调增大,而第二阶径向振动有效机电耦合系数随半径比增大单调减小.
  • 文艳妮,张建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40-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法(modified analytical embedded-atom method,MAEAM),计算了7种体心立方(body-centered cubic, BCC)过渡金属Fe、W、Mo、Cr、Ta、Nb和V等低指数(100)、(110)和(111)表面前9层上的单空位形成能.结果表明,对每一种金属,单空位形成能在同一低指数表面层中的第1层最低,且在表面第1层和第2层(Nb除外)随表面原子密度的减小而降低,即E(111),11f<E(100),11f<E(110),11f,E(111),21f<E(100),21f<E(110),21f.这说明BCC过渡金属表面第1层比其他层更容易形成空位,尤其在(111)表面.
  • 丁瑜,郑淮斌,张艳丽,伏振兴,李永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45-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分波展开法,通过电离态上的粒子布居,研究了电离相干现象.同时考虑到精细结构中分裂能级间的相互作用,采用nπ脉冲(n取整数或半整数),给出了电离态上粒子布居的数值模拟结果.并采用近似处理办法,得到了电离态上粒子布居受相互作用影响的解析表达形式.结果表明,双通道电离过程中不仅有两列波间的干涉,而且存在耦合作用对电离的调制.
  • 徐春龙,石焕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49-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加环肋轴对称壳的声振特性,建立了计算两端带半球帽圆柱壳水中声辐射的有限元与边界元三维模型,分析了加肋高度、宽度、数量对轴对称壳表面平均振动速度、辐射功率、辐射效率、激励点法向声强、声场指向性的影响.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模及模态分析方法,将数据导入边界元软件Sysnoise中计算,从而分析结构耦合状态下的辐射声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环肋高度、宽度及数量的增大,激励点法向声强、表面平均振动速度以及辐射效率和辐射声功率随频率变化曲线的峰彼此错开;环肋高度、宽度、数量增大时激励点法向声强以及辐射声功率均有增加,表面平均振动速度减小,因而导致声辐射效率增加;在0~800 Hz频率范围内,环肋高度和宽度变化对声场指向性影响差别较小.
  • 张元,盛美萍,刘志宏,赵颖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54-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非均匀复合吸声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分层分析方法,研究了非均匀波导的吸声性能.结果表明,对非均匀层进行分层后,结构在低频时的吸声性能有所提高.因此改变非均匀层的波导长度,对结构吸声性能的优化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如果第1层波导长度大于后几层,则结构在低频时的吸声性能可获得明显改善.
  • 韦红兵,严碧歌,张永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58-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阶梯波法,测试了声级计的时间平均声级,即等效连续声级Leq功能,并对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标准差不大于0053 dB,实测值和理论值相差不大于010 dB.说明采用该方法测试声级计Leq功能准确度和稳定性较好,可作为测试声级计Leq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 肖斌,王,毕秀丽,袁益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61-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输入图像直方图和图像中已有的灰度级,结合互补色编码原理和人的视觉习惯,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方图的色调、色饱和度和亮度空间(hue, saturation, intensity, HSI)伪彩色编码方法,用于对输入图像进行伪彩色变换.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了原输入图像的有用信息,变换后得到的伪彩色更为丰富,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且易于实现.可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军事、医学和卫星遥感等领域.
  • 张颖,刘慧瑾,谢玉霞,王瑞芳,房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64-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丙烯酰胺 (polyacrylamide, PAM)高分子微凝胶为模板,结合反胶束法制备了具有表面图案结构的硫酸钡-聚丙烯酰胺 (BaSO4-PAM) 无机-高分子复合微球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RD对复合微球的形貌和无机沉积物BaSO4的晶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aSO4的沉积量、沉积反应速度等因素对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都有显著影响;复合微球中BaSO4具有正交重晶石结构.实验所得BaSO4-PAM复合微球兼具高分子的柔性和无机物的刚性.
  • 孟晓荣,张敏,李凯,杨晓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69-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苯甲醛与壳聚糖形成希夫碱保护氨基,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了模板占位保护型壳聚糖树脂(PT-CTS)和无保护下的交联壳聚糖(UNPT-CTS)及在非均相条件下使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多孔型乙酰化壳聚糖(P-CT).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合成树脂的结构,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分析了新型树脂的粒度分布.考察了三种树脂对水杨酸的吸附和在不同pH条件下的缓释行为,推测了PT-CTS对水杨酸吸附的物理化学机理.结果表明,PT-CTS相对于UNPT-CTS和P-CT有较高的吸附量和初始吸附能力,PT-CTS的缓释行为表现出稳定的缓释能力并对介质酸度变化有强烈的依赖性,可作为潜在的肠道靶向药物缓释剂.
  • 张邦劳,常云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74-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传统固相法合成了四元系压电陶瓷材料Pb095Sr005(Zr1-xTix)O3-Pb(Mn1/3 Sb2/3)O3-Pb(Zn1/3Nb2/3)O3 (简称PZT-PMS-PZN),用XRD技术分析了陶瓷的相结构,研究了不同Zr/Ti比对该材料的机械品质因数Qm、机电耦合系数KP、压电常数d33、介电常数εr以及介电损耗tan δ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046≤x≤050时,材料四方与菱方两相共存,即为材料的准同型相界.当x=048且烧结温度为1150 ℃时,陶瓷具有优良的综合电学性能.其主要性能参数为: εr=1 761, tan δ=0002 8,Qm=1 300, d33=351 pC/N, Kp=058.该材料可作为大功率压电陶瓷变压器的候选材料.
  • 杨艳辉,杨兴斌,王燕,王吉吉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77-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参根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鉴定了脂肪酸中的19个化合物和挥发油中的46个化合物,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脂肪酸中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是2,2'亚甲基双[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0.56%)、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6.52%)、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5.45%)和乙酸13十四碳烯1酯(414%).
  • 郑哲民,魏朝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82-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记述了采自广西大青山地区斑腿蝗科二新属及二新种, 即拟越蝗属Tonkinacrisoides gen. nov., 广西拟越蝗Tonkinacrisoides guangxiensis sp. nov., 皱蝗属Rugulacris gen. nov. 及红胫皱蝗Rugulacris rubitibialis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 杨章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87-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6年8月采自陕西延安的16条中介蝮(Agkistrodon intermedius)标本的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中介蝮标本的头体长为310~557 mm,中段背鳞多数为23行,少数为22或25;腹鳞+尾下鳞为193~207,平均199.4±5.0.生态习性方面,它们主要见于农田及农舍附近,食物为田鼠、麻雀、蜥蜴等见于其生境的小型动物.基于3个香紫苏(Salvia Sclare L.)地样方调查的种群密度约为24.39/km2,性别比(♂/♀)约为9∶1.
  • 吴静,张迎春,霍科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90-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秦巴山区凤蝶科的调查,结合整理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馆藏标本,初步鉴定出该地区凤蝶科昆虫9属27种,对其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在世界地理区划中,东洋种、古北种和广布种分别占62.96%、3.70% 和33.33%,说明了该地区凤蝶资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提出了凤蝶的保护和利用的措施.
  • 邹芳平,肖娅萍,张传军,庞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96-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研究了用不同时间的超声波处理对绞股蓝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超声波处理能够促进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表达;超声波处理后的绞股蓝与对照相比,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酶带数目和活性上都有明显增加,尤其以T6和T12的条带数最多且染色较深.
  • 慈蕾,安书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99-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鼠眶额叶微量注射给药,记录胃内压(Intragastric pressure,IGP),观察胃运动变化的方法,研究了眶额叶多巴胺(dopamine,DA)对胃运动调节的神经机制.结果显示,眶额叶注射DA 10 μg,胃内压显著升高;眶额叶单独注射DA D1受体阻断剂SCH 2 μg(SCH23390,SCH),胃内压降低.眶额叶注射SCH 2 μg, 能阻断DA升高胃内压的作用;眶额叶注射利陪酮(Risperidon)2 μg,可升高胃内压,增强胃运动.但利陪酮却不能阻断DA升高胃内压的作用;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眶额叶注射DA增加胃内压的作用被消除.以上各组中胃收缩频率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眶额叶内DA能增大胃内压,增强胃运动,DA对胃内压及胃运动的增强作用主要是通过D1受体介导,经过迷走神经传出.
  • 王轲,熊正英,王家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103-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力竭跑台训练模型,测试大鼠骨骼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ATP酶活性,探讨沙苑子对力竭跑台训练大鼠骨骼肌组织自由基代谢、ATP酶活性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安静组比较,运动力竭组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沙苑子组大鼠骨骼肌组织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MDA含量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 运动力竭组Na+、K+-ATPase和 Ca2+、Mg2+-ATPase活性与安静组比较降低,沙苑子组大鼠骨骼肌组织ATPas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沙苑子可显著提高运动大鼠抗氧化的功能,提高运动大鼠骨骼肌组织ATPase活性,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使大鼠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 孙根年,吴晓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107-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Batler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地的非线性成长模式.把旅游地单周期成长看做S形曲线,界定了导入点、转折点、成熟点、逻辑边界等概念;把旅游地更长期成长过程看成是具有分岔结构的非线性模式,给出了分岔点及4种不同成长模式;以鼎湖山、九寨沟、泰山、黄山、张家界、秦兵马俑6个遗产地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证研究.以特征点为基础,对多个景区进行横向比较,探讨了导入点与开发历史、逻辑上界与景区引力、成熟点与成长速度、分岔点与成长模式的关系,从而为旅游地可持续成长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
  • 赵振斌,赵洪峰,孙媛媛,延军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112-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划分生境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线路法,对西安市灞河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灞河湿地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鸟类33种,隶属9目、13科.其中28种已列入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名录,2种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呈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保护价值.
  • 宋咏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116-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6个业绩指标,构建了中国省区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加权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区两个时段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测评,并分析了近期的变化.以提升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为目标,将其与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广西和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湖北等省区进行多指标比较.结果表明,陕西省在国际旅游发展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国内旅游发展上存在一定劣势,旅游业竞争力排序有下降趋势.
  • 张琴英,王晓峰,卫海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1): 121-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陕西省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项目获取的数据,采用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系统设计方法,建立了面向旅游管理部门、规划决策部门和旅游企业的陕西省旅游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效果良好,可为旅游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实现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