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方网站!

本期目录

2006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1-10
  

  • 全选
    |
    专题研究
  • 杜鸿科,邓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Hilbert空间上一个量子效应分解成几个sharp量子效应和almost sharp量子效应之和的问题.得到了一个量子效应是sharp效应与almost sharp效应之和的充要条件及是两个sharp效应之和的充要条件,给出了一个效应是almost sharp效应的充要条件.作为应用,证明了当H的维数是无限的或者维数是偶数时,一个量子效应可以分解成两个almost sharp量子效应之和;当H的维数是奇数时,一个量子效应可以分解成至多三个almost sharp量子效应之和.
  • 马丽娜,王国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剩余格中引入了Fuzzy(P)滤子的概念,得到A是Fuzzy(P)滤子的充要条件是当λ∈[0,1]且Aλ≠时,Aλ是(P)滤子;在正则剩余格中引入了素Fuzzy(P)滤子的概念,证明了正则剩余格中的Fuzzy(P)滤子A是素Fuzzy(P)滤子的充要条件为a、b∈L,A(ab)=A(a)∨A(b)等结论.
  • 周异辉,赵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1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了预格和预格同态的概念,研究了预格同态与序同态的关系,得到了预格同态是序同态的结论,并给出了预格同构的等价刻画,证明了预格间的映射是预格同构当且仅当它是序同构.定义了预格的强理想与强滤子,研究了其性质,讨论了预格与理想及滤子的联系和区别.基于强理想的概念,引入了强并不可约元、强余素元等概念,讨论了其与并不可约元、余素元的关系.
  • 崔文霞,吴保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1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参数不确定性F范数有界的情况下,给出了具有此类不确定性的奇异系统广义二次稳定及其可稳的定义.基于定义,构造出严格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然后利用矩阵的Schur补性质论证了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条件下,此类不确定奇异系统(包括闭环系统)是正则、脉冲自由和稳定的.同时给出了具体的状态反馈u(t)=δ-1GTx(t),并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 陈际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18-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网络中最大共存流的优化问题,提出了网络流优化的快速数值逼近算法.该算法用被定性的共存流的轮流选取取代了传统的共存流随机选取,用O(k(ε-2+lg k)lg n)(其中k是共存流数,n是节点数,ε是精度要求)个单个流的最小成本流的计算来定性计算最大共存流的逼近解.其优点是在不增加总的运算时间的前提下,显著地改进了已知的定性上界,并且可以达到目前已知的随机上界.
  • 鲁来凤,马建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2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中容忍入侵、复制技术、群组通信和全序广播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了全序与全序多播的基本概念及属性,研究了重叠组情形下的全序多播及其在容忍入侵的群组通信系统中的实现问题,利用独立的组之间的全序多播协议Totem_Total,提出了一种能在重叠组之间保证全序的多播协议实现方案,给出了详细的伪代码描述并进行了分析.
  • 刘萍萍,李葆华,罗钧,王淑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24-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制造领域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意图追踪的多Agent 协同关系模型,该模型通过跟踪熟人意图来选择合作对象组成团队,把全局的协作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局部协作问题,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资源的消耗.
  • 林书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27-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轴向极化压电陶瓷薄圆盘振子径向振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推出了其机电等效电路,得出了振子共振和反共振频率方程,探讨了振子共振和反共振频率与材料参数之间的依赖关系,给出了压电陶瓷薄圆盘振子的共振及反共振频率与其泊松系数之间的解析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
  • 李贵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32-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纳米粒子掺杂对有机功能分子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共掺杂超分子结构的功能复合材料设计新方法,即将具有存储功能的偶氮染料甲基橙定向锚接在球形银粒子表面,制备出银与甲基橙共掺杂超分子结构复合材料薄膜.利用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了样品的光吸收,分析了金属银纳米粒子光吸收红移的机理.结果表明,与单纯染料分子掺杂相比,该实验设计的复合材料具有更短的光吸收波长.这为缩短有机光存储材料的吸收波长提供了有效途径.
  • 曹辉,林书玉,郭建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36-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预压力对超声马达共振频率的影响.通过对纵扭复合型压电超声马达运行机理的研究,分析了预压力与纵扭复合型压电超声马达纵扭振子输出压电应力协同作用的机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纵纽复合型压电超声马达的共振频率随预压力增加而增加;马达预压力和共振频率存在正比关系.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结果符合较好.
  • 郭建中,林书玉,曹辉,袁益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39-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IIR 滤波器结构分析,制作了超声回波信号高速采样系统,并基于TMS320C5402数字IIR滤波器,对超声回波信号进行了降噪处理.结果表明,与不经过IIR滤波的数字采样相比,应用该方法可以较好恢复超声回波信号,这对超声信号的在线检测有一定实用意义.
  • 张亚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42-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Shapiro零树图像编码算法的基础上,从3种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嵌入式零树编码算法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嵌入式零树小波(Embedded Zerotree Wavelet,EZW)编码算法效率高,易于实现,且编码与解码速度快,易于实时传输,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码率的传输.
  • 张瑞宝,刘红军,刘卫华,李永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46-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强非线性色散位移光纤和光子晶体光纤中的光纤参量放大增益特性.结果表明,在泵浦光功率低于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的条件下,当两泵浦光功率相等且功率之和与光纤长度的乘积满足某一特定值时,可得到最佳增益谱平坦性、增益峰值、增益带宽等参数;适当改变光纤长度或泵浦光功率,可以优化光纤参量放大.
  • 张虎,张明铎,吴迎春,孙晓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5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镜像原理,推导出组合声源在有限空间中的指向性公式,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无限大障板情况相比,基于镜像原理的组合声源远场指向性更能真实反映声化学反应器内声场的分布.
  • 王菊霞,杨志勇,安毓英,权志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5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单模奇相干态光场与耦合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特性.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光场初始为单模奇相干态且耦合双能级原子分别处于两种不同EPR(Einstein Poclolsky Rosen)态时光场的平均光子数n0、场与原子间相互作用耦合强度g以及原子与原子间偶极相互作用的耦合强度ga对光场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量子场熵随时间的演化与原子的初始状态有关;在初始强场(n01)条件下,光场与原子纠缠与退纠缠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且存在量子干涉现象;随着g的增大,量子场熵不规则振荡周期逐渐减小;当ga为定值时,量子场熵的时间演化呈现崩坍与回复现象.
  • 李钦玲,刘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60-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HIV病毒中的TATA为识别位点,设计并合成了由四个N-甲基吡咯环和两个脂肪族氨基酸组成的聚酰胺类DNA识别分子——PyPyPyPyβCONH(CH2)6NH2.合成采用片段偶合的手段,利用卤仿反应和DCC/HOBT偶合反应,合成了含4个芳香杂环的聚酰胺,而且将含有两个游离氨基的脂肪族己二胺成功地接到了链尾.并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 毕淑娴,雷忠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63-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80为分散稳定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后期滴加单体和共沸脱水法合成了平均粒径大约为110μm的聚丙烯酰胺(PAM)吸水微球,并系统地研究了分散稳定剂、引发剂的用量及搅拌转速对聚合产物(PAM)稳定性和粒径大小的影响.所得产物采用红外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
  • 侯晓芳,章竹君,赵琰,马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67-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过氧化苯甲酰(Benzoyl Peroxide,BPO)可直接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测定面粉中BPO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1-0×10-5g/mL(相关系数为0.999 6),检出限为8-0×10-8g/mL(σ=3). 对浓度为5-0×10-6g/mL的BPO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0.6%.将此应用于自制的便携式微型发光仪上,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而且易实现仪器的自动化及微型化.该方法已应用于市售面粉的监测.
  • 李红,胡道道,房喻,高改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71-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紫外光谱对两种芳香席夫碱与β-环糊精(β-CD)在不同pH介质条件下形成包结物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介质中,双吡啶醛缩乙二胺和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均能与β-CD发生主客体相互作用;在酸性条件下,上述两种希夫碱由于亚胺基质子化均不能与β-CD形成包结物;在碱性条件由于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形成相应的酚盐,也不能与β-CD形成包结物.通过调节pH可以实现对这两种双客体芳香席夫碱与β-CD的相互作用进行有效控制.
  • 顾雪凡,郑行望,章竹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78-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电化学还原溶解氧而产生初生态过氧化氢, 其与鲁米诺之间的弱化学发光信号强烈地受联胺的增敏, 由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联胺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0.1 mol/L Na2CO3溶液中,终止电位为-1.1V条件下, 体系的相对电化学发光强度与联胺的浓度在2.0×10-8~8.0×10-6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测定的检出限为6.6×10-9g/mL,相关系数为0.999 0.
  • 顾蔚,王吉吉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8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细辛为正品细辛,是细辛的地道药材.由于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锐减,保护华细辛种质资源迫在眉睫.选择华细辛最适宜生境种植区,确定华细辛种质标准和质量标准,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种植标准操作规程,可达到有效成分的稳定.陕西省宁强县山区的生态环境适宜于野生华细辛生长,人工栽植已经成功,完善华细辛GAP基地建设,能有效地保护华细辛种质资源.
  • 马丽滨,许升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85-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不同体型的蚂蚁,提出了一套实用的总DNA提取方法.该方法依照虫体大小,分别采用冰冻固定后捣碎和剪刀剪碎两种方法破碎虫体,使材料利用充分,提高了提取效率. 探讨了组织匀浆、DNA沉淀及溶解等实验中常见问题.结果表明,采用盐析法提取DNA,较传统的酚-氯仿抽提法简单、高效.
  • 贺丽清,金卓明,奚耕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88-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Mallory染色方法,对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脑部形态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拟黑多刺蚁脑由前、中、后脑三部分组成:前脑中具有较大的蕈形体,说明它可能具有比较发达的学习和记忆的能力;中脑中具有较大的嗅觉神经纤维球,表明拟黑多刺蚁具有发育良好的嗅觉系统.和其它膜翅目昆虫相比,拟黑多刺蚁前脑中的视叶较小.因此推测,视叶在其觅食、学习、记忆及其他行为中的作用不及中脑嗅叶.后脑在整个脑部占据的面积很小,它在蚂蚁脑部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 乌日娜,李建科,仇农学,王平,方胜,舒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91-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和GC-FPD检测的方法,研究了甲胺磷农药在苹果果皮、全果及果肉中的残留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果皮中甲胺磷农药残留最多,全果中次之,果肉中最少;喷药13 d后,果皮、全果及果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40 mg/kg、0.023 mg/kg和0.019 mg/kg;随着喷药时间的延长,果皮和全果中的农药残留量降低,果肉中的甲胺磷残留趋势为先升高后逐渐降低.
  • 赵景波,张琪敏,张琼华,袁道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94-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长安南部黄土塬不同深度、皂河一级阶地及翠华山地区地下水的化学分析,研究了地下水的pH值、电导率的变化和K+、Na+、Ca2+、Mg2+、HCO-3含量的特点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长安南部黄土塬随着层位的降低,pH值有逐渐增大趋势,电导率和HCO-3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黄土地下水、冲积层地下水和酸性岩石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其埋深、地层性质、溶滤与蒸发作用不同有关;长安南部少陵塬黄土地下水元素含量较高,比呈酸性、元素含量低的翠华山泉水更适于饮用.该区地下水存在多种污染因素,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的进一步污染.
  • 冯煜,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98-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的基础上,依据黄金分割法确定了河流水质评价基准;将模糊评价和灰色聚类(F-G)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西安城市周边10条河流26个断面进行了F-G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渭河、氵皂河属于污染最严重的超V类水质,黑河上游为优良I类水质,氵产河、灞河、沣河等均有从上游向下游污染加重的趋势,涝河、新河、临河入渭口均属Ⅵ水质;纠正了传统指数模型对一些区段的认识,为河流水质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依据.
  • 乔晓英,王文科,孔金玲,杨泽元,翁晓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103-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作平台,运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建立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空间信息系统,具有对空间数据与应用模型的管理、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以河西走廊黑河中游张掖盆地地下水质数据为实例,应用该系统开发的综合评分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强、计算效率高、可视化效果明显等特点,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 于立新,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106-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构建了一个“两翼对接”模式.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依据上述理念和开发模型,针对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特征,对其深层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系统设计.重点突出自然山水、生物景观和道教文化三方面,揭示了三大类60个景物的生态文化主题,设计了相应的开发展示模式和游客生态体验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展示水平和加深旅游者的生态体验.
  • 张佑印,马耀峰,李小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112-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旅游机会指数和旅游决策的内、外在影响因素.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数学软件MATLAB建立正交转置载荷矩阵,对日本、韩国外国游客的旅游决策的内在可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日本、韩国游客决策感知的新特点:交通、设施、旅游景点和服务水平属于一级影响维度;价格和距离属于二级的影响维度;好客程度属于三级影响维度.同时还分析了内在不可控因素及外在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其成因和解决方案.
  • 师谦友,张敏娜,刘新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116-1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康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认为该市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旅游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投资、管理体制、开发战略、创新意识与经济基础等制约着旅游业快速发展.进而以区域旅游开发理论为指导,分析探讨了安康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联合发展模式与城市意象景观发展模式.
  • 陈珂,倪伟,徐光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120-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刚体转动定律及流体伯努利方程,建立了排球单脚跳发弧旋球的力学模型,进而对其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并提出了排球单脚跳发弧旋球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发球增加了对方接发球的难度,从而提高了发球的破攻率和得分率.
  • 研究简报
  • 陈金阳,孟吉翔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1): 123-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果λ(G)=δ(G),则称图G是极大边连通的;如果G的最小边割只能分离G的一个孤立点,则称图G是超边连通的.证明了对所有的有限图G,其变换图G--+都是极大边连通的, G--+是超边连通的当且仅当G不同构于K1,2也不同构于K2∪K1.